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培养> 正文

    人才培养

    • 作者:
    • 时间: 2018-09-25
    • 点击数:

      

    (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有机化学教学团队成员在化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实践。通过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强化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措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本科毕业生。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化学组优胜奖,指导学生在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特等奖两次,以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化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平均录取率50%左右,其中专业课成绩功不可没,且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提升团队教师学历结构

    本团队加大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采取外部培养、内部培养与对外引进的多重方式,通过访学、以老带新的导师制、鼓励深造读研读博、出国培训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水平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

    本团队成员陈太杰老师目前正在上海药物所进行博士后工作,为期两年。在职教师赵顺平、徐厚材、郭畅和杜荣斌等老师分别在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及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其中赵顺平老师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外继续访修一年,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高岭土-极性客体插层超分子铁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提高团队教师教研与科研能力的培训

    注重教学过程的培训及交流,采用导师制及研讨式的培训及交流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掌握教学过程及规律。每位新进的青年老师,都安排位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进行指导。同时,每学期举办次集体备课及听课活动,并在听课活动后进行评议。这种方式旨在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站稳讲台,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的教学竞赛活动。团队通过传帮带,培养了批创新意识强,具有新教学理念的年轻教师,保证了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

    具体培养青年教师情况为:

    1、徐衡教授培养陈太杰讲师,目标为能独立承担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发表1-2篇科研论文,使每个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新的进步,该老师目前已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微管蛋白为靶标的2-吡啶酮类化合物结构优化及抗肿瘤方面研究)、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有机化学专业课程的第二课堂建设)各一项;

    2、夏宏宇教授培养庞韬讲师,每年发表1-2篇科研论文,2017年晋升为副教授,2014年获得安庆师范大学理科组青年老师课堂大赛一等奖,并进一步向省级教坛新秀迈进。同时,该教师已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炔基胺大环化合物的可控制备及高阶组装的研究);

    3、董彦杰教授培养张霞讲师,目标为争取5年内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骨干。

    4、为更好地为兄弟院校培养师资,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团队的实际情况,开展外来教师进修的相关工作。

    (四)、接受师进修

    1、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平台上,依托各项国家自然项目和省部级项目,以及强大的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本团队引进1名博士后人员,进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SCI收录论文一篇。

    2、同时,在每年寒暑假期间,本团队均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的化学专业本科集中面授教学和考试的工作。通过专业选拔和系统培训等方式,全力保障顶岗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并且按照国培计划安排,对乡村化学骨干教师主要进行理论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以及置换研修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来助力乡村教育的嬗变。